上周,医药产业目睹了两大药物的失败。而这两个失败案例都向我们指出了通向真正变革的道路。
首先,bapineuzumab——辉瑞(Pfizer)、强生(Johnson & Johnson)和Elan公司高调研发的阿尔兹海默病单克隆抗体——已经半死不活。这种注射药物再一次未能证明其能改变患者病程。在将近10年的期望与关注后,这种药物随着辉瑞公司收购价值68亿美元的惠氏(Wyeth)而归入辉瑞。
第二,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由于严重安全问题停止了针对丙型肝炎的药物BMS-094的第二阶段研究。这被广泛视为该种药物以及其他类似药物前途渺茫的标志。真正的坏消息:2月,百时美施贵宝为收购开发该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Inbititex而支付了25亿美元。
要拯救自身——并拯救更多病人,制药行业应该采取两大重要步骤:一、发展一种更加灵活的对待药物批准机制的方法;二、改变商业模式,鼓励企业之间进行更加科学的合作。第一种改变更加接近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而第二种则需要这个产业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
宣告失败的Bapineuzumab是一长串令人失望的阿尔兹海默病药物中的最新成员。也许没有哪种疾病(从遭受公共医疗之苦的病人到医保预算所受到的影响)比它更迫切需要突破了。而实现这一突破所需克服的难关之多和消耗的资金之巨无疑令人生畏。而这恰恰是发展试点项目以寻求改变该产业当前监管模式的绝佳机会。
概括而言,通过与关键性监管机构(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欧洲药品管理局)和全国性的医药费用支付方,将业内公认的生物标记以及最新手段用以衡量实际及替代终点指标,将对待改变疾病病程疗法的方式变得远远更为灵活、更具适应性,医药企业可以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新的规定应该允许公司修改试验过程,以加速有前途的解决方案的通过——例如,在病人中某一特定群体的状况明显得到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通过商议确定生物标记和指标以及预测并观察病人反应,以确定有前途药物是否有被批准的可能性。
作为交换,制药企业将同意遵守严格的临时批准计划,而药物的相对疗效与相对价值将得到持续的测量。那些证实具有相对疗效的药物将得到定价溢价以及可延期独家专利形式的奖励。这种机制可以如此运作:一种药物可以凭借其在生物标记或病人中产生的效用而得到临时批准。由政府牵头的支付方将允许这种临时批准的药物以极低的价格用于临床实践。与此同时,制药公司将就临时批准药物对病人的疗效进行持续研究,并通过对照决定哪种药物的疗效更好。那些日益显现出真正价值的药物将被允许相应提价,并且可以获得额外的专利年限。临时批准是可以改变的,而对病人的保护将成为这一持续过程的一部分。另外,这一过程可以产生一整个实践应用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到未来的研究和治疗中。如果这些概念现在不应用于阿尔兹海默氏症,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