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购热线:010-64062446转8004/8005
服务热线:010-64062446
登录          注册 已购试剂         我的购买计划



您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信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项目申报
 
UAR新闻信息
新闻搜索
 

热门产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项目申报
来源:[科技部]   发布日期:[2013/2/3]    共阅[563]次    [ 字体: ]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3〕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点支持农业科学等9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围绕纳米研究等6个方向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现将201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你们根据指南组织项目,并按照编写提纲填报项目申请书(项目申请书编写提纲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栏下载)。

  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受理日期为2013年3月15日8:00至3月25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网上申报流程和有关事项将于3月上旬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上另行通知。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

  咨询电话:010-58881072,58881073,58881076

  受理部门: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

  传真:010-58881077 电子邮件:jcc973@vip.sina.com

  附件: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重要支持方向

农业科学领域

1.主要粮食作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

针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或玉米)产量和品质等复杂性状的形成,以功能基因组研究入手,阐明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及相关基因互作网络,为建立全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体系奠定基础;研究延缓叶片后期衰老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分子基础,为良种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2.油菜籽粒高产及高油分积累的分子机理(C类)

针对提高油料作物籽粒产量及含油量的需求,研究油菜高含油量形成及其积累的分子机理,为油菜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依据,并为培育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提供基因资源和技术指导。

3.大宗农副产品高产优质的分子基础 以食用菌或热带作物甘蔗为材料,研究食用菌营养生长和基质利用、子实体形成及生物活性物质产生的机理和分子基础;研究甘蔗产量形成和蔗糖积累的关键基因及其功能,以及代谢调控机理,为创建甘蔗新种质材料和改进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4.重要经济林木优质、抗逆品种选育的生物学基础(C类)

以橡胶或竹子为主要材料,研究橡胶树产量形成的分子调控及关键基因的功能,为橡胶树的选种育种以及种质材料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研究影响竹材生物质形成过程中生长发育的分子基础,研究竹子开花的调控机理。

5.农林鼠害和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及防控策略

深入研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对农林鼠害成灾的影响机制,探索安全、环保、可持续的鼠害控制新策略;研究病毒、介体昆虫、植物寄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与病毒致病、寄主抗病和昆虫传播病毒相关的新机制。

6.提高农业动物繁殖率的生理学及相关遗传调控研究

以现有优良猪、羊养殖品种或珍稀优质鱼类品种为对象,开展繁殖生理学及相关遗传调控研究,为提高农业动物的繁殖力和种群扩增提供有效途径。

7.农业动物营养物质高效利用(C类)

以几种主养鱼类或家畜为对象,从代谢组学入手,研究饲料要素与营养需求的最佳适配,研究鱼类饵料的替代鱼粉蛋白源或家畜减粮饲料的可行途径,研究以营养为基础的高产优质安全产品的形成机理。

8.草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及其调控机理 针对草原保护和草地生产力提高,研究草原、草地生产力的均衡调控机制和途径,研究优质牧草和乡土草种抗逆优质高产的生物学基础,为草原、草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健康科学领域

1.脑卒中发生与防治的基础研究

研究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相关的遗传、分子、细胞机制,探寻国人高发脑卒中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拓展临床诊断、干预、防治的新思路。

2.重要单基因遗传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以临床与流行病学资源、遗传家系为基础,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发现新的致病基因,研究其生物功能,揭示发病分子机理,为诊断与筛查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手段,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3.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及控制策略

结合1-2种我国常见的严重自身免疫疾病(除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实践,分析疾病的流行特征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自身免疫异常、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免疫学机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4.肿瘤异质性机制在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肿瘤抗药机制中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针对1-2种我国多发肿瘤,从基因、蛋白、信号调控网络等多级水平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维持和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异质性机制。应用肿瘤基因组进化、肿瘤细胞信号通路以及癌症驱动基因破解的理论和技术,探讨肿瘤个体化治疗与应对临床治疗抗药性的策略。

5.肿瘤免疫学的机理及其应用(C类)

结合临床实践,从分子、细胞与整体水平研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和宿主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揭示宿主免疫系统受肿瘤抑制的病生理过程及其机理,探索机体免疫抑制的重激活途径与策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理论、新手段。

6.周围神经损伤以及损伤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 从分子与细胞水平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近端溃变、神经性疼痛、靶区肌肉萎缩以及神经再生机制,研究损伤后脑和脊髓神经环路的重塑及其对周围神经再生与疼痛的调节机制,探索损伤导致的肢体瘫痪、痛觉异常等有效干预策略。

7.循环miRNA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C类)

构建代谢与心血管等重要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外周循环miRNA分子标志物谱图,研究循环miRNA形成以及分泌miRNA介导的信号传递调控机制,揭示其与疾病的关系,发展早期分子诊断新技术以及治疗的新策略、新方法。

8.糖尿病继发血管或器官病变的机理与干预研究(C类)

结合糖尿病临床,研究由其引发的血管或器官继发病变的规律,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水平揭示其病理过程,发展诊治与干预的新途径和新策略。

中医理论专题(C类)

1.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基础研究

选择临床常见、具有代表性的证候,明确辨证依据、揭示病证关系、探讨生物学基础,总结临床辨证经验,研究证候客观量化表征,结合现代科技成果,探索新的辨证方法,为应对中医临床辨证难题、创新临床适用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2.针灸临床腧穴配伍效应机制 选择针灸临床具有循证依据的有效病证,研究腧穴配伍应用与单穴应用、不同腧穴配伍之间的效应差异,探索穴位优选、配伍与评价方法,揭示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因素和生物学机制,为针灸临床选穴组方、提高疗效奠定科学基础。

3.“上火”的机理与防治

明确“上火”的辨证标准,研究“上火”的现代表征方法,揭示“上火”的生物学基础,阐明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等防治方法的作用机理,为提高中医预防和有效治疗“上火”提供科学依据。

重要传染病基础研究专题(C类)

1.慢性病毒感染与保护性免疫应答机制及其重塑

针对重要慢性病毒感染,以动物模型、感染者及人群为对象,研究长效、高亲和力保护性体液免疫形成与维持的机制以及免疫细胞保护的机制,提出重塑有效免疫保护的策略。

2.动物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对病毒复制及抑制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 研究宿主调控病毒复制与病毒拮抗宿主免疫清除应答、炎症反应及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揭示新的动物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分子,为新型抗动物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3.重要细菌耐药机制与新型抗菌分子的基础研究

以一种临床严重耐药细菌为对象,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NDM-1等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非发酵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研究耐药形成机制,发现并研究新型抗菌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4.基于结构生物学的抗病毒机制 针对我国新发、突发重大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体,研究其侵染、转录和复制等核心生命过程的结构生物学基础和分子机制,发现抗病毒新靶标及对病毒感染干预的有效措施。

综合交叉科学领域

合成生物学专题(C类)

基因元件、基因器件、底盘细胞的标准化及适配性;基因器件、细胞器、细胞和多细胞体系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风险评估。

针对生命科学的学科交叉与技术整合

成像、仿生及生物传感器等实验技术与方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生物大数据挖掘与生物网络和生物体系的重构。

重大科学前沿领域

重点支持经过自然科学基金等前期培育取得重要进展,应用前景较为明朗,可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前沿研究和交叉综合研究。例如:非晶体系的时空关联及非平衡特征,新型导航理论探索,团簇多级结构的构筑与功能调控,洋壳登陆机理及其成矿作用,异常生命活动的微尺度基础研究等。

重点支持基于重大科学设施开展的科学前沿研究,包括设施制备的先导研究、运用设施开展的科学前沿及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例如: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强流高功率离子加速器的先导研究、高温高密核物质形态研究等。

蛋白质研究

1. 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研究具有重要生理和药理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含RNA-蛋白复合体)的三维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生理和药理功能的膜蛋白(特别是真核膜蛋白)及其与配体和下游调控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支持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蛋白质的结构研究与功能诠释,揭示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2. 重要生理与病理过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C类)

针对重要生理过程或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应用深度覆盖、动态比较、定量、目标蛋白质组等技术,重点研究其蛋白质组的表达谱和修饰谱,发现和验证若干重要的分子标志物/靶点,揭示蛋白质组(群)及其相关通路的调控规律,以及生理或病理意义。

3. 蛋白质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C类)

发展蛋白质定性基础上的高精度定量、高分辨结构测定、相互作用和动态过程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关注生物大分子复合体、膜蛋白、修饰蛋白质的结构分析和相互作用研究的实验和理论计算新技术新方法;修饰代谢物、金属离子等对蛋白质功能调控机制研究的新技术新策略;高灵敏蛋白质标记及其动态跟踪和影像技术。

4. 蛋白质生成、加工、降解及其调控

研究非编码RNA在蛋白质生成、加工和降解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膜受体等功能蛋白质在翻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机制以及病原体对翻译调控的逃逸和抑制机制。

5. 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研究

针对细胞生命过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参与基因转录调控和信号转导过程的关键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这些关键蛋白质调控相关的非编码RNA生物学功能。

6. 复杂疾病和衰老过程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针对复杂疾病和衰老过程的高度复杂性,整合分子、细胞、组织、机体等层次,开展系统生物学研究。系统分析鉴定疾病发生或衰老过程中时序性相关的蛋白质改变及其与基因、代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其调控网络对疾病发生发展进程的影响及分子机理。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网络分析,发现和评价疾病分子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发育与生殖研究

1. 神经系统发育及分化的调控机制 利用模式动物,重点研究神经发育、微环路建立的分子细胞机制,揭示神经系统发育的调控机理和关键因子,为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2. 重要组织和器官发育与再生的分子基础

利用多种模式动物,研究并揭示骨骼、淋巴、心血管和肾脏等特定细胞、组织或器官发育、分化、再生和稳态保持的信号通路和关键调控因子,为新药筛选、疾病诊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3. 发育相关重大疾病的遗传和分子机理(C类)

利用临床资源及模式动物,通过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或环境因素分析,揭示发育相关重大疾病,如听觉障碍形成,贫血和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分子调控机制,建立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治和干预新技术。

4. 精子发生与男性不育的分子基础 阐释精子发生与成熟过程中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理,探索精子质量维护的新方法,为诊治男性不育症及研发男性避孕药提供基础。

5. 受孕与生殖调控(C类)

重点研究卵子发育的分子机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雌性生殖的影响,受孕的免疫调节,以及相关生殖调控新技术,为女性生殖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6. 植物器官发育与可塑性的分子调节机制 以模式植物和作物为对象,研究植物胚胎与器官发育、生长与衰老的调控网络,阐释植物器官发育可塑性的调节机制,揭示植物生殖关键过程的分子机理。

干细胞研究

1. 成体干细胞的命运决定机制与功能研究

研究成体干细胞(如神经、造血干细胞)发生、发育、分化及维持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干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信号传导的机理;研究干细胞与功能器官形成和修复的关系及其分子机理。

2. 多能干细胞向中胚层分化机理研究

重点研究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成中胚层细胞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网络、表观遗传学、染色体的重塑、结构生物学、诱导因子和微环境等;验证多功能细胞分化为中胚层细胞的生理功能,建立标准化的高效诱导分化和细胞分离纯化体系。

3. 单倍体干细胞获得与倍性维持机制研究

研究单倍体或其他异倍体干细胞建系与分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倍性维持的机制;揭示细胞周期调控异倍体细胞的编程与重编程的机理;建立基于单倍体干细胞的高通量基因修饰、药物筛选和基因功能鉴定体系。

4. 转分化与重编程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

利用和开发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如高分辨率质谱、高通量序列分析等),研究成体干细胞干性维持、转分化和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理;研究包括但不仅局限于DNA和/或RNA本身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物理与化学修饰。

5. 干细胞微环境的体外模拟(C类)

针对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定向分化和转分化的技术瓶颈和科学问题,研究干细胞在微环境中发育、扩增和定向分化的规律及调控机制,利用纳米等新材料或技术等模拟体内干细胞微环境,建立干细胞向组织发育和三维构建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平台。

6. 重大疾病干细胞治疗机制及策略研究(C类)

利用ES/iPS细胞或成体干细胞定向分化技术,针对心脏或肝脏等疾病,建立相关干细胞移植方法,研究干细胞移植后的体内分化与命运调控、宿主反应、移植安全性与有效性、治疗机制与评价指标等;开展规范的临床前研究,制订相关重大疾病干细胞治疗的方案和标准。

www.uarlab.com

 
【 字体: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关闭
 
 
     
上一篇: 化学品危险信息短语与代码将实施     下一篇: 医药创新产业生态面临十字路口
分享到:
 
     

             
使用指南 订购支付 物流配送 客服中心
UAR平台与发展 订购流程 运费实施标准 联系我们
产品介绍 付款方式 运费优惠 在线留言
产品询价   配送时间 订单及物联跟踪
产品订购流程     售后服务
 

电 话:010-64062446 64005541 转8004 传真:010-64031254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安门大街55号王府世纪405 邮编: 100006

京ICP备0907433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574号

版权所有◎2009-2014: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当前访问量:996894

京ICP备0907433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5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