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之际,贵阳制药业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2009年,全市75家制药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10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9%;工业增加值完成4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6%……而早在2000年,全市49家规模以上制药企业中,工业产值仅18.79亿元,工业增 加值仅7.19亿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被列为重点支持领域的贵阳制药产业,正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成为贵阳经济腾飞的重要增长极。
集群:“五轮驱动”发展现代药业
早在2000年以前,修文县的医药产业还是一片空白。经过10年发展,位于修文县扎佐镇一个占地近5平方公里的荒山上,一座全省规模最大的医药园区拔地 而起。如今,该园区已拥有包括贵州同济堂在内的17家医药企业,拥有注册国准字号品种380多个,园区工业总产值占修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以 上……
“为了更好地为药企提供配套服务,吸引更多的药企到贵阳安家落户,自2000年起,我市在修文、乌当、清镇等区县建立5大医药 园区。”市工信委(原乡镇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强化园区的聚集功能,全市各级各部门还全力完善基地和园区内的道路、水、电、气、通讯网络、污水处理 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切实落实税收、土地、资金等方面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技改、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围绕药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医药园区还着力发展药品包 装材料、医疗器械、物流配送等相关配套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
“经过10余年发展,贵阳医药园区内已聚集起75家制药企业。同时,来 自全省范围内的几十家药企也将总部设在贵阳,产业聚群初具规模。”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振兴制药产业,自去年开始,我市还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 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药业企业的重组整合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引进国内外药业企业集团创造条件。
规范:GMP、GAP改造,提升“黔药”品质
“从2002年起,在国家药监局的政策引导下,我市制药行业开始进行大规模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从物料购进到生产、出厂检验、上市后的 质量追踪等全过程进行严格规范,极大地提高了‘黔药’的质量安全。”据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GMP认证以来,贵阳市累计投入 资金十几亿元进行GMP改造。目前,全市共拥有240多条GMP生产线,拥有国药准字号药品近千个。
如何确保中药材原料的质量安全, 对于以中医制药为主的贵阳制药业来讲,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药材种植方面,我市还按照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先后在近郊区(市、县)建立了 中药材示范基地,按照政府扶持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种植、仿野生栽培、抚育了太参、金花石蒜、金银花等中药材10余万亩,为我市药业发展保障原 料供应,还及时挽救了很多濒临消失的珍贵中药材植物。研发: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条”
“骨康胶囊”是贵州维康药业有限公司的拳头产 品,单品销售收入占据该公司销售总额90%左右。通过对“骨康胶囊”产品进行二次开发,近年来维康公司获得飞速发展,销售量大幅增长,产品供不应求。 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逾1.9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去年,维康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维康公司 对拳头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只是贵阳制药行业新药研发的“小插曲”。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超过1000万元。目前,该公司拥有药品批 文50个,现生产11个品种,98%以上的销售额源于自主研发产生的收益。同时,贵州信邦制药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的国家I类新药“人参皂甙-Rd粉针剂” 生产线已建成,预计今年上半年可正式投产;历时十余年研发,贵州泛特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一类新药“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生产线也已建成,目前正在进 行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贵阳制药业已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市制药行业的国准药品也从2002年的857个,增加到目前的1212个。目前,新天药业的《抗心律失常手性候选药物 HQ1127研究》以及威门药业的《一类中药新药“牛蒡苷胶囊”研究》等8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研究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我市制药行业出现新药‘井喷’上市的良好局面。”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冯守明告诉记者,去年我市就有20多个新药产品上市,其中不乏新药市场的“重型炸弹”。这些新药产品为我市制药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源泉,成为贵阳制药业重要增长极。
品牌: 五届“药博会”拓展“黔药”销路
自2005年以来,我市连续举办了5届贵阳药博会,极大地提升了贵阳药业在国内外的品牌知名度。早在2005年,我市举办首届药博会时,只有以本土药企 业为主的百余家药企业参展;经过多年努力,去年我市举办的第5届贵阳药博会共吸引了236家国内外知名药企前来参展,实现招商引资及药品销售项目29个, 涉及金额15.85亿元,提高了贵阳药业及产品的影响力、知名度与美誉度,并为本土药企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贵阳药博会的成功 举办,提升了贵阳药业在国内外的品牌知名度,拓展了“黔药”的销售渠道,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首届贵阳药博会举办之前,全市 72家药企的工业产值仅为36.11亿元,工业销售值仅29.06亿元,上缴税金仅2.63亿元;连续举办了5届贵阳药博会之后,贵阳制药产业以年均 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到2009年,全市75家制药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00.1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29%;实现工业销售 值82.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4%;实交税金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柯士雨)